当前位置:88读书网>历史军事>大唐风流军师> 第262章 初夏长安热似火(三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62章 初夏长安热似火(三)(1 / 7)

其实李彦并不懂什么,大部分是礼部官员办理的,但这一次科考皇上十分重视,又是这种考试方法,人数之大,录取之多,实属罕见。李彦参加过后世的高考,但可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科举。

他是总办,又是监督,礼部尚书崔游可是博陵崔家的人,这一次成为主考官,当然有他的小算盘。有几个他举荐的人,相信一定能录取。在几个主考官员中,他们几乎把前三十六名在心里已经定名了。以陈明德为首的这些人,包括萧瑀 ,孔颖达,哪个人没有家族子弟,没有学生?

这些人很清楚,不可能弄一些草包上来,那样即使录取也在朝堂站不住脚。这三十六名可是直接授予官职,也可以说直接是京官,将来前途无量。最后丙级那三百六十人根本不考虑,世家子弟怎么可能去那些地方,就留给那些寒门子弟吧。

这样一来皇上也能说得过去,七个主考官心里都有数,他们这时候是没有事情可作的,他们的事是批阅试卷,评定好坏。

当参与这些事的时候,李彦才知道,原来古代科考这么严格,比后世还厉害。考试的人员一但进入考场,再就不能出来,全部考试是七天,那就是考生要在考场住七天时间,完成各学科的问题答卷。

李彦站在曲江书院考场外面,看着十六卫的士兵,检查那些排着队进入考场的学子。他们每个人手里一个号牌,那是他们考试的地方。

如此严格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,从隋朝大业年间开始的制度,考场内一个人一个单独的小房间,是没门的那种,一排排有些像公共厕所。里面一个桌子,一把椅子,再没有别的东西。三面墙一个盖,可以避风雨。

这时候,李彦才知道为什么不能冬夏考试,必须是春秋。如果是冬夏,五到七天时间,在这样的地方,不冻死也得热死。再看考试的学生,那就千奇百怪了,富人家的当然条件好,穷苦人家的又是一番景象。每个人带七天的干粮和食物,官府只提供水,其他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