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8读书网>都市言情>港岛家族的诞生> 第568章 【2000万的赌注】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68章 【2000万的赌注】(1 / 8)

在今年前五个月时间,香港的舆论开始有利地产商,而指责港府有地不售。

然而在5月下旬的时候,香港各大地产商联合在土地拍卖会上‘联手投地’,本意是给港府施压,谁成想,舆论立即转变风向。

5月27日《大公报》发表社论,社论说:“可以说,这是近年拍卖场上少有的冷落景况。以往,多半竞投激烈,屡创新高……事实上,(官地)地价一下子暴跌三分之一,也终究不是香港整体经济之福。以5月26日卖地的反应为例,股市就首当其冲受到影响,地产股急跌,投资者不知所措……”

“地价太高,要回一回;楼价太贵,与市民的购买力脱节,要作出调整。这是大家的共识,也希望能见到这种情形有秩序地、温和地、缓慢地出现,而非急升之后出现暴跌。5月26日的卖地,是特殊环境、特殊因素的产物,不能以此为准,否则,会添增香港经济的不稳定性,对平稳过渡不利……”

“对5月26日卖地场上发展商‘联手投地’的做法,不少人有异议。这并非不容许发展商组财团购入土地,而是不能出现变相垄断的局面。倘若真如此,就不是一个公平的市场了。”

《资本家》杂志称:“70年代以前,香港官地拍卖场中经常出现地产商合作竟投土地……随着官地拍卖制度及付款条件制度化,加上地产发展商自律,过去那种联手压价、私下分利的方法已不复见。今次重施故技,引起公众人士猛烈抨击。”

市场人士分析,自半年多来,港府不断收紧对买卖楼宇的限制,平抑楼价见效,置业者持欢迎态度,地产商却耿耿于怀,故联手压低地价,向港府示威,不要步步紧逼。

又有人认为,地产商联手垄断地价,必减少政府的库房收入,政府的钱,还得用在香港,英国又拿不走一分,地产商以牺牲政府库房收入为代价,实不可取;还有人认为,地产商‘执了平货’,并不会‘平买平卖’,置业者休想买到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