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8读书网>历史军事>康熙,你的大清亡了> 第108章 朱三太子,我们一起去起义吧!(求订阅,求月票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08章 朱三太子,我们一起去起义吧!(求订阅,求月票)(1 / 8)

“卑职四川保宁府文林郎景川请裕王爷大安!”

“卑职湖南长沙府文林郎张景科请裕王爷大安!”

“卑职浙江绍兴府举人王胜明请裕王爷大安!”

“卑职河南开封府举人朱诩请裕王爷大安!”

“卑职山西太原府举人姜子翔请裕王爷大安!”

瑞信堂二人,一场遇贵人后给贵人磕头请安的仪式正在进行,这五个幸运官是王忠孝亲自从瑞信堂门外排队的几十个来办“选官贷”的大清候选狗官中选出来的。

这几位看着都挺健康的,年纪也不大,最主要的是家里面的爹妈也都不老,身体都硬朗——放“选官贷”最要紧的就是看这个候选官的身体和家庭状况。年轻力壮的优先,家里头父母双亡或是父母都还年轻的上佳。

要不然官员死在任上,或是官员遇上守孝的倒霉事儿,这个“选官贷”就很可能要变成不良贷款了。

所以那些年老的,病病歪歪的进士、举人,通常会遇到告贷无门的窘境,只能在同乡同年的接济下在北京城苦等,其中的进士等上几年,总还是能授个官的,除非自己死了或是家里的老人掐着点过世.

至于举人,那可就不一定,他们是拣选,拣着了就有,拣不着就扔吧。

不过无论是进士官还是举人官,大部分清朝的汉员(六七成的样子)的仕途都会止步于初仕官——也就是一辈子没得升,而没得升官也不等于可以端着大清朝的铁饭碗混吃等死。

因为大清朝的汉人官是没有铁饭碗的,清朝官员的俸禄是跟着职官定的,没有职官就没有俸禄。和品级、散官衔都没关系。

别人以为他们做官了,端上了金饭碗,其实他们是临时编!

许多人俸满之后,就只能带着一肚子的辛酸苦楚回家养老了——八年候选加上五年俸满就是十三年了,如果三十多岁高中差不多也奔五了,身体差一些的也就算完了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